2022年7月14日,EqualOcean圆桌讨论活动-“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机会”顺利举办。
EqualOcean走访了很多汽车公司,发现当下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布局已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经过十几年的深耕,中国车企出海模式已经从单纯的出口贸易模式逐渐进化为海外建厂、当地采购零部件、生产并销售的“本土化”模式。除此之外,完善的技术和优越的产业链也为中国汽车企业出海提供了价格竞争优势。2021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实现了多年来一直徘徊在100万辆左右的突破;在新能源车受宠、出口市场向好等因素拉动下,2021年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已超过44%,接近历史最好水平。中国汽车产业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自我的技术突破以及供应链的优势,中国汽车走向世界是必然的趋势。
本次论坛上,睿维视创始人CEO邓远博、亮道智能联合创始人兼德国CEO冀旸、纵目科技市场品牌VP董事长(CEO)助理吕迅、寅家科技首席增长官于嘉鸿、PIX Moving合伙人&北美地区负责人朱小松共同参与了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机会》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亿欧EqualOcean李闵婧担任本次圆桌对话的主持人。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EqualOcean编辑整理:
EqualOcean:2022年前半年是非常特殊的半年,您认为影响到企业出海的最大的变量是什么?另外可以分析一下您所在行业进军海外的机遇和挑战?
睿维视CEO-邓远博:2022年上半年的情况,主要受整个经济的大环境的影响。一季度,整个经济周期处于下行的阶段。不仅是国内市场,包括海外比较大的市场,也因为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大家的情绪或思维是更偏保守的。我们在和一些国内外的客户交流过程中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对于企业的挑战,我们感觉是要求企业对于整体成本控制,包括供应链等,都会去进行更细致的思考。我觉得目前整个“出海”的大环境肯定算不上好,但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和客户公司的交流,持续跟进一些有可能落地的项目。在这种低迷的环境下,大家能够建立一些关系,去做渠道的分布,等到环境好了以后就可以更快速地切入市场。
亮道智能联合创始人兼德国CEO-冀旸:从2018年开始,亮道就已经布局海外市场,我本身也在德国生活了好多年。从2018年开始我们做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的车站应用量产项目,到现在已经有3年多的时间。不论大环境如何,中国对于海外的汽车企业来说一直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市场,同时中国优秀的汽车行业的供应商也是海外主机厂所需要的。这个没有因为大环境而改变。所以亮道恰恰是在去年和今年,集中地爆发了我们海外市场的优势,拿到了的海外主机厂的量产项目。反倒因为目前国际局势动荡的大环境下,亮道可以起到中德之间桥梁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很多主机厂的青睐。我想说的是中国跟欧洲是需要互动的。另外,海外市场布局并不是短期的行为,还是需要建立跟海外客户的信任,在当地融入政商产学研的链条,亮道德国有将近100位同事,我们可以把桥梁的作用发挥起来,这里面商业的价值是非常巨大。
PIX Moving北美地区负责人朱小松:大体我们都还是在一个生态里面,感受到的东西都还是一致的。我们会略微不同一点就是我们把生产技术做成一种微型工厂的方式,去嵌入到当地生产体系里面。我们发现在出口海外时,我们这个赛道没有受到大环境特别大的影响。当然从2020年疫情发生到现在,关于在供应链上面的布局也有一些感触:在长三角购买一些原材料的时候会多多少少遇到一些困难,在我们出口到海外时,在海外去对接当地的供应商,我们还是发现目前中国的供应链体系的发达程度是远超世界其他地区的。我们看到经济增长有放缓的趋势。但是中国的生态优势,我觉得还是比较明显的。
纵目科技市场品牌VP董事长(CEO)助理吕迅:全球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一些政策、法规、一些政治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企业出海的节奏和步伐。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一定是电动化和智能化,各大海外的车企都纷纷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这对于纵目科技是非常大的机遇。我认为挑战在于—行业内的特斯拉、博世等企业,传统的制造业,包括智能汽车企业,他们在自动驾驶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了,也在积极地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变革和转型,而市占率也比较高。纵目科技想要出海并拥有一席之地,我认为最大的机遇应该是更大的去加大研发的投入进行差异化的竞争,深度的调研本地化的需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性价比。
寅家科技首席增长官于嘉鸿:早在2020年之前,寅家科技就已经做好了全球化的市场的布局。当风险到来时,我们已具备了跨国项目的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能面对面跟客户交流或跟同事交流都很不容易,出国也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也带给我们的供应链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的全球化布局让我们可以在当前这种情形,依然可以去跟车企、跟客户有紧密的连接,可以保证我们对海外客户的产品交付。关于疫情,我很认同各位的观点—虽然有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我们中国有自己的市场基数和供应链的优势。
EqualOcean: 芯片和疫情是倍受国人关注的两件大事,当前全球受缺芯、疫情等影响,车企交付量下降和交付时间延长,各家企业或多或少也都会收到一些影响。您认为,中国车企缺芯的影响还要持续多久?我们怎么去应对呢?
亮道智能联合创始人兼德国CEO-冀旸:目前欧洲的主机厂都在用各种方式去对应这个危机。奥迪、大众还有其他的车企,他们做的就是不再销售一些入门级的车型,主要销售高端的产品,这样就可以把芯片用在利润率较高的车型上,这是他们的销售策略。但是总体来说,整个缺芯的问题在欧洲也是非常的严重的。疫情的影响在逐步的消退,但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欧洲局势的不稳定,也希望这些危机能尽快过去,相信之后整个市场会回暖的。
睿维视CEO-邓远博:我个人的感觉是缺芯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其实在去年底芯片缺的就比较严重了,当时我们的策略就是转向另外一个平台去做,在转变之后基本上能够应对现在的量产。但我觉得目前来看,缺“芯”的情况是有所缓解的,芯片在疫情期间的产量是上升的。此外国内很多自主品牌的芯片公司,也越来越成熟了。我们在做研发的过程中和国内的一些厂商进行了合作,发现一些自主研发的终端芯片已经渐渐地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不再需要去转向海外。
EqualOcean: 在海外市场中,贵司是如何与国际知名公司进行竞争?中国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睿维视CEO-邓远博:在海外做业务主要的还是靠技术,我们团队之前在英国的高校里做了十多年的研发,所以我们的一些技术,具备一定的领先性。而难点在于在技术上有点间隙,但怎么去落地,怎么能够从技术设计产品。此外建厂也是最近遇到的难点之一,海外的人相信你的技术,但他们还需要你具备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特别是对于一些大的车企而言。这对于中国公司来说是个挑战。
亮道智能联合创始人兼德国CEO-冀旸:我们有很多政府合作的前沿的科研项目、大型的主机厂的项目,智慧城市的项目和其他中小型的项目。我认为公司的战略定位要很清晰,这一点很重要。只是作为销售渠道,这也是一种打法。而亮道打法是要从德国这个人才中心学到欧洲的优秀工程师的技术,然后达到量产、完成项目。德国汽车行业有很长时间的历史,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同时我们也要把国内好的东西和生态的关系输出到欧洲,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说定位很重要,定位决定着海外的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要从战略角度去考虑,如果公司的高管有海外的背景,当然他的理解程度,很多时候做决策是会更科学一点,就不会只从国内的角度,而是从更多国际化的角度去做决策。另外我认为文化自信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用国际化的规则去做事,从战略的角度,从管理的角度都要打开国际化视野。
EqualOcean: 作为汽车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对在做的各家肯定是很重要,我们怎么去保持着这种创新可以聊一下吗?
PIX Moving北美地区负责人朱小松:创新这件事,是被大家反复的提到的。实际上在中国也好,在海外也好,我们访问了很多大企业的创新部门,和他们都做了一些比较深的互动。说到底创新部门是在做些什么?我们对接下来发现创新部门形形色色,不一定总是和创新这个词是相关的。有一些公司创新实际上是被边缘化的。而有些公司的创新部门是可以直接跟高层汇报的,在创新产物出现后,是可以很好的转化出来的。
纵目科技市场品牌VP董事长(CEO)助理吕迅:在海外市场做到创新,我认为中国企业需要找到差异化的定位。首先要让自己的产品具有竞争力,很多企业已经具备这种实力,但很多企业欠缺的是“软实力”,很多科技企业不太重视这一点。中国的一些初创型的企业,一开始发展的中心都是抓产品力,抓竞争力,但对于怎么去打通海外的政府关系这些“软途径”,并没有看得很重。中国企业也一定可以做到全球化和国际化,这点毋庸置疑,但前提是要肯学、要肯融入、要肯把眼界打开。
睿维视CEO-邓远博:首先我一直认为创新是一个突变,并不是限性的,是没法预测的事情。很多创新都是在已有的经验积累上去做的,如果没有知识基础和经验,你很难去做创新。在刚入门还很生硬、不熟练的情况下,是比较难去做好创新的。此外创新需要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思考能力和技术知识的人才。我觉得中国在过去的很多年内培养了很多的优秀的工程师,华人在技术领域中占比是很高的。我觉得未来不管是在在国外,还是回到国内,这些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才的储备。第三个我觉得是最关键的,需要大家给创新一点时间,或者说给创新的人,或创新的公司一点时间。因为我个人很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在英国的时候,当时也有去一个pitch,投资人会关注于说,你对公司未来时的发展会怎么样,但是在中国的时候可能部分的投资人会关注点说:你的盈利怎么样?你多久能赚钱你多久能上市?但是在压力和紧张当中很难做到创新,很多时候创新更多就是无心插柳的过程。
EqualOcean: 当公司决定出海的时候,您是根据哪些因素挑选出合适自己的海外市场呢?决策的依据是什么?
寅家科技首席增长官于嘉鸿:对于拓展海外的市场,我们会做一些市场的调研。每个潜在客户,我们会先分析他在对于自动驾驶或者驾驶辅助系统的需求是什么样?我们的产品怎么样去适配?因为我们都已经模块化了,可以适当的去调整。如果他要一整套的,我们也可以去供应给他。有些客户算法都自研,但是他的端点,比如说摄像头他不自己生产,我们就可以去提供我们的产品。除了分析客户,我们还会分析当地的新能源的渗透率。我们也要去看这个地方的配套设施,自动驾驶的政策的扶持力度,还有当地消费者对于环保或是新能源的理念和接收度,这也是我们选择区域时会考量的。同时我们也会去分析我们的友商,分析他有哪些客户,分析我们可以去怎么去凸显我们我们产品的优势,可以去跟他们去争取这个项目。
亮道智能联合创始人兼德国CEO-冀旸:我们选择了我们最熟悉的市场—德国,一方面出于商务考虑,另一方面我们公司很多的创始人在德国学习跟生活过,对于市场的深入了解的程度,对海外拓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考虑到自身的优势和情况,就决定在中德两地建立研发跟销售的中心。
EqualOcean: 在当前局势下(如疫情、地缘政治、逆全球化的情况下),您是否还是对中国企业出海保持乐观呢?您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机会在哪?
PIX Moving北美地区负责人朱小松:人类发 展的过程中,实际上全球化是个不可逆的趋势。只是说我们刚好在哪一个时间周期,针对那一个时间周期去做一些的对应的事情。从几十年前,中国都没有专业的汽车人才,到现在有了上百万的相当优秀的汽车工程师,包括在座各位,实际上都是受益于全球化的。我自己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也希望大家在全球化的合作中,放下一些可能被误导的成见,来去对接市场,对接未来的合作。
寅家科技首席增长官于嘉鸿:去海外的市场当然是非常好,但是他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企业或是每一个人,可能在自己的市场里面去钻研、去打造也是一种方法。我们寅家科技是在中国技术已经很领先了,经过不停的迭代、更新,真的是具备实力了,我们才去也应当去把我们中国的科技带到其他的市场、其他的国家去做竞争,让海外市场也可以体验到我们中国的技术。我认为企业需要去评估合不合适,或者他想不想这样去发展。
*文章来源申明:本文来源于亿欧网,原创文章,作者:亿欧全球。
上一篇: 万有“寅”力,未来由你定义
下一篇: 新篇章|寅家科技厦门研发中心正式成立!